10月30日至11月10日,由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和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558期社科大讲坛之“人文台湾”系列讲座在长清湖校区顺利举办。本次大讲坛特邀台湾中华文化与高等教育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顾问孙若怡教授担任主讲人。
本次系列讲座由“认识台湾—台湾的过去与现在”、“外交中的王道与霸道之辨”、“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从一神论到无神论—谈西方宗教发展的性质与历史”、“文化史之理论与方法”和“西方议会政治与全民普选”六场主题报告会组成。
在10月30日下午举行的第一场主题报告“认识台湾—台湾的过去与现在”中,孙若怡详细叙述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强调“一个中国”的理念已经成了两岸共识。在此基础上,孙若怡从文化、政治、民族等方面出发向同学们阐释了台湾的民族与大陆同源,并通过讲述台湾族谱的历史来体现台湾人认祖归宗的寻根思想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10月30日晚上的“外交中的王道与霸道之辨”讲座中,孙若怡则借由近代中国的不平等外交引出对当今世界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探讨,详细地讲解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天下观,指出这种观念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需要共同遵守。基于此观念,她又通过讲述古代中国的朝贡体系,系统概括了深植于中国朝贡体系内的四个根源,包括畿服制度、册封制度、羁縻制度和朝贡制度,并逐条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朝贡制度在我国封建外交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随后,她又指出了中国朝贡体制中的重要观念——中华世界秩序原理与中华世界帝国观,使同学们对中国外交发展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11月6日上午的第三场报告“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中,孙若怡从人定胜天的角度切入,解释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同时,她借助古代中国的诗歌、绘画等实例向同学们具体阐述了“与天共生、合二为一”的中国哲学思想。此外,孙若怡从科学革命新典范的建立、宗教上的除魅去神化和欧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向同学们详实阐述了西方科学哲学的利益化过程。紧接着,孙若怡又对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做出反思,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心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事迹,以此来号召同学们通过积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来弥补西方文化的疏离感,弘扬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11月6日晚上的第四场报告以“从一神论到无神论——谈西方宗教发展的性质与历史”为题,孙若怡认真讲解了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和西方宗教的相关理论,清晰地论述了罗马帝国的分治和基督教分裂等相关问题和宗教分化对西方社会社会的深远影响,从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基督教世俗化的具体过程及导致基督教世俗化的原因,包括教会腐化、政教冲突、资本主义与商业的发展和宗教战争。
在11月10日下午的第五场报告会中,围绕“文化史之理论与方法”的主题,孙若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研究文化史的形成,通过向同学们介绍人类学派、大众文化等近现代西方文化史的几大派别相关理论。孙若怡表示,中国文化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向前看,而非盲目向西方学习,对于流行,我们应保持清醒,只求适合,拒绝盲从,正确面对流行产品。而在提及文化再生产与文化消费时,她也强调再生产就是可复制的表现,这一理论从正面角度讲,产品都是有生命的,此处的生命即它的价格,而价格又是与品味相关的,品味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阶级身份,这便又是保持自我与盲从之间的选择。
11月10日晚上的最后一场报告——“西方议会政治与全民普选”,孙若怡从自由、民主、议会政治和全民普选四方面入手,阐释了自由民主观念在欧洲发展的三个阶段。她表示,国会制度和内阁制的形成是西方民主政治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针对“全民普选是假命题”的观点,孙若怡认为所谓的西方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只差一步之遥,真正的统治权还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政府能否连续性地推动执行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才是判断一国政治好坏的关键。在本次系列讲座的提问环节中,孙若怡在详细解答同学们疑问的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开拓眼界,通过多读书、多思考、多反省来丰富自己。
“人文台湾”系列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有利于提高历社学子的历史专业素养,让师生对台湾人文科学研究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还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员工专业知识水平的提升和知识面的拓展,为学院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史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外学者人文系列讲座”是历社学院与社会科学处合作,探索出的一种海外学者学术讲座的模式,是公司海外学术交流活动的一项创新,意在通过对相关问题的系统讲座,使公司师生对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研究状况有较为系统的了解。“人文台湾”系列讲座是此种系列讲座活动的初步尝试,根据安排,下一步还要专门邀请日本、美国、香港、韩国、英国等国的学者,开设“人文日本”、“人文美国”、“人文香港”、“人文韩国”、“人文英国”等系列讲座。相信此种类型的讲座对促进公司的对外学术交流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若怡,台湾中华文化与高等教育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顾问,曾任台湾稻江科技与管理学院董事长,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主任,台湾玄奘大学历史系主任,并担任《海峡评论杂志》、《孔学研究》编审。在中国近代史、中外关系史领域成就斐然,《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1937-1947》、《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之建筑园林与乾隆时期的精致文化》、《浅析伊斯兰世界的发展》为其代表性著作。